如今“智能技術”已深深的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譬如智能視頻分析技術、智能駕駛技術以及智能家居技術等等。在電力行業中,智能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以及實時更新與發展。智能即為人性化,簡單來講,就是把變電站做成像人在調節一樣,當低壓負荷量增加時變電站送出滿足增加負荷量的電量,當低壓負荷量減小時,變電站送出電量隨之減少,確保節省能源。智能電網是將現代信息系統融入傳統能
一、未來三年,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制造業將帶動二產用電繼續剛性增長,服務業快速發展驅動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仍將保持快速增長。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6%,用電量達7.3萬億千瓦時;2020年,全社會用電同比增長5.0%,用電量達7.6萬億千瓦時;2021年,全社會用電同比增長4.7%,用電量達8.0萬億千瓦時。二、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全面趨緊在目前已明確
我國將全面推進北方居民采暖、生產制造、交通運輸等領域的電能替代,實現能源終端消費環節替代散燒煤、燃油消費約1.3億噸標煤,帶動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約1.9%,帶動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提高約1.5%,促進電能消費比重達到約27%。目前產生的綜合效果較好。散煤治理效果顯著。中電聯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累計實施電能替代項目11萬個,累計完成替代電量1
“電網大量使用高壓交聯電纜,要支持采用國產高壓電纜絕緣料。這是高壓電纜材料未來發展方向。”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電纜首席專家楊黎明表示。只有突破技術難關,研發產生新的材料,真正實現高壓電纜絕緣材料的國產化,滿足高壓電纜市場需求,才能促進高壓電纜行業的綜合質量發展。國產化進程如火如荼據了解,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生產中壓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其絕緣料和屏蔽料均
智能電網是能源與電力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能源轉型及新技術的涌現,“十三五”以來我國智能電網發展迅速,傳統的電力運維、監控及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智能電網快速發展的需求。此外,智能電網建設還面臨著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新負荷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裝置接入等問題的嚴峻考驗,同時存在多能源融合、多網絡融合和多主體融合需求,為了保障電網更安全高效的運行,提高智能電網的智慧性
1.交流耐壓試驗是鑒定電力設備絕緣強度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電力設備在運行中,絕緣長期受著電場、溫度和機械振動的作用會逐漸發生劣化,其中包括整體劣化和部分劣化,形成缺陷。例如由于局部地方電場比較集中或者局部絕緣比較脆弱就存在局部的缺陷。各種預防性試驗方法,各有所長,均能分別發現一些缺陷,反映出絕緣的狀況,但其他試驗方法的試驗電壓往往都低于電力設備的工作電壓,
喜訊:安徽潤成電力科技有限公司RC-TSD01電力設備智能投切裝置在許昌開普通過國家型式試驗。
安徽潤成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開發海上風電專用316lL不銹鋼電纜保護接地箱。